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獨一無二,卻不特別。

[ 7821 查看 / 8 回复 ]

假如仔細觀察的話,人們便會發現,長在同一棵樹上的葉子,每一片都會是獨一無二的。你無法找到無論紋理、抑或形狀都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遑論以更「微觀」的手法去了解當中的差異。顯然,絕大多數的人們並不關心每一片葉子的差異,無論牠們長得一樣與否,都難以影響他們的生活。

對同樣都是「生命」的植物而言,大概也是人類最難以「理解」的其中一種生命,皆因植物與動物的生存方式從根本上存在極大的差異。一顆種子從落地生根、成長、繁植、到老死,從始至終都停留在同一個地點上,無論那是森林、沙漠、花圃、抑或是柏油路之間的裂縫也好。一棵生活在路邊狹縫的樹苗,能因為環境不太好而「搬家」嗎?牠做不到,所以牠也大概没法子活得長久吧。當動物可以透過付出更多努力,去抵消「出身不良」的影響的時候,植物更多時候只可以接受牠們自己的「命運」。

對人類或其他動物而言,先別說「一生一世」了,要長時間一直停留在同一個地方,無論能否活得下去,都肯定無聊得難以忍受吧。看看那些長時間被困在家裡的寵物犬吧,牠們一生最大的訴求,往往就是希望擁有更多外出散步的機會。你問家貓怎麼了?牠們要外出根本不用得到人類的同意。除非牠的住所本身就是一間嚴密設防的監牢,否則以貓的身手要逃出去是輕而易舉的。當犬把人看成「主人」的同時,貓多半只把人當成「僕人」,兩者的差異、以及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又豈是一篇文章的一個段落可以說得清的呢。

植物,跟動物一樣,是有「感情」的存在,但這比起牠們的生活方式,是另一種更難被人類等動物去理解的東西。(如果有朝一日,人類能夠直感地去理解植物的感情的話,他們大概距離「理解石頭的感情」的那一天也相去不遠了吧。)當一位樵夫在森林裡,選中了其中一棵大樹準備「開工」的話,大樹除了為自己即將結束的一生而傷感以外,能做的並不多。如果是一頭被獵人選中的花鹿的話,牠還可以拼盡全力地嘗試逃走。即使在「文明利器」與「高超技巧」之下,逃出生天的機會並不高,卻仍有必須嘗試的價值。

儘管,植物無法以「迅速」的反應來回應周遭不斷變化的環境,卻有充分的「感知」外界的能力。同樣地,這是以動物方式生活的人類,更難以理解的另一種「感知」方式。當植物傾向以「有更多光」的方向去生長時,前提是牠必須擁有感知「光分佈」的能力。與動物「眼睛」的構造不同,植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接收和理解「光線」的含義。當一棵被園丁悉心照顧植物,會因為園丁更多向牠說話而長得比同伴更健康時,牠必須擁有感知「人類說話」的能力。與動物「耳朵」的構造不同,植物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接收和理解「聲音」的含義。如同人類的五官、甚至「第六感」,植物有牠們自己的一套感知世界的系統。人類無論如何去「想象」,都無法直感地去理解植物的「感觀」,更遑論去理解牠們是如何去看待「時間」。如同一個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失明」的人類而言,無論如何向他講述「視力」的運作方式,他的「想象」都是難以容許他「理解」視覺到底會是什麼東西。反之,正常人只是閉上眼睛,也是無法體驗不依靠「視力」來過一生的含義。

「個性」對人類來說,未免太重要了,尤其是那些熱衷於無病呻吟的反叛期青少年。如果植物跟動物都一樣是「有感情的生物」的話,牠們顯然也是會有足以區分不同存在的强烈個性。問題是,跨越種族的「個性」是難以被其他種族去辨認的。人類顯然能夠掌握不同人的聲音的不同特質,從而在聽到聲音的瞬間就認出對方是誰。即使是剛出生不久的企鵝,也能夠單靠「聲音特質」就找回因獵食而分離半年有多的父母。但對人類來說,每一隻企鵝的叫聲卻没有太大分別。反過來說也一樣,對企鵝而言,無論你說的是中文、抑或是英文,也只會是相類似、卻又難以分別的叫聲罷了。如果人類連同樣都是動物的「個性」也難以辨認的話,又怎麼可能要求他們去理解不同植物之間的「個性」呢?

當人們認為,植物向光源生長是「天性」的時候,難道他們又以為,植物没有不依從這種「天性」的能力嗎?當絕大部分人都認同「求生本能」的同時,也總會有選擇否定它的少數人。如果「科學理論」的存在含義,由始至終都只能夠停留在「方便人類自己」之上的話,科學家所堅稱的「客觀」就往往被誇大而又失實。或許,要求人類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不太有利於自己的事情上面,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吧。

如果說,每一個人類都是「獨一無二」的話,那缺少了「稀少價值」的「獨一無二」,又會是稱得上「特別」的一種性質嗎?如果任誰都是「特別」的話,這種「特別」又有任何可以讓人自豪的地方嗎?對人類來說,所謂的「特別」,是必須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的一種性質,它容許人類認為自己是特別於天地萬物,而無需為此作出任何懷疑的。
分享 转发
TOP

任誰都是自私和虛偽的,即使誰都不打算去向他人承認。

然而,兩者都並非并單純的惡,即使它們被無數善良的人所否定。

人的內心並不會因為自私,就失去一切可以關愛別人的空間。

當謊言可以造成莫大傷害的同時,也往往夾雜了同等份量的溫柔。



任誰都明白,即使自己並非「獨特」,卻同時又是「特別」的。

但是,自己怎麼看待自己,卻從來都不是最優先、也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問題是,有誰會把你視作為「特別」嗎?又有誰能被你視作為「特別」嗎?

誰都無法、也没有資格去否定他人的這份感情,所以它才會顯得尤其珍貴。

人所追求的東西或許很多,卻絕大多數都比不上這份希望被看重的渴求。



所謂的「愛」,總是擁有轉化一個人的力量,無論改變的方向是好抑或壞。

當一個人,愛他人的程度,比愛自己更甚的時候,真正可怕的事情才會發生。

比起去想「自己的感受」,往往變得更喜歡去想「對方的感受」。

比起跟對方說「記住我」,往往變得更喜歡跟對方說「忘記我」。



一些還未愛過他人的人,或許會以為他們是「自愛」的,直到他們愛上別人。

人往往會因為自己打從心裡地「更愛自己以外的他人」,而重新再愛上自己。

由始至終,都把「自私」視作為「理所當然」的那個自己,已經消失不見了。

這才是「愛」的真正含義,愛得越深,一直以來最被看重的自我就越被忘記。



為了去感受「痛苦」,自我是必需的,如果你把它忘記掉的話,痛苦從何入手?

很多宗教喜歡教人去「冥想」,那也是一套讓人透過「技巧」而忘卻自我的方法。

顯然,跟「愛」從本質上去改變一個人不同,這種速效的方式同樣也是短效的。

可是一味只去歌頌「愛」的話,緊隨着「愛」而來的「恨」卻倒是會令人大吃一驚。

人類,實在是「麻煩得要死」的臭東西,也不失為高度發展的文明好榜樣。
最后编辑kameu03 最后编辑于 2015-11-08 05:42:08
1

评分次数

    TOP

    为什么这么有深度这么有哲理这么有意义的帖子会出现在土卫一
    2

    评分次数

      TOP

      攀山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被山岳四面環抱的國家,裡面住了一群「與世隔絕」的人。

      對這個國家的所有住民來說,他們所能夠認知的「世界」,就只有山岳以內的地方。

      皆因,有史以來都未出現過成功跨越山岳的第一人,使他們對山岳以外的地方一無所知。



      然而,每過一段時間都總會出現一些勇敢的年輕人,選擇挑戰這個從未被人完成過的創舉。

      但是,至今為止,這些年輕人一但出發以後,也就再也没有回到過這個國家裡面。

      月復月、年復年,整個國家的住民早就對於這種「挑戰」失去了信心和耐性。

      身為父母的住民最為害怕的事情,就是他們的子女又再萌生起「挑戰」的決心和勇氣。

      這項「挑戰」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與「尋死」劃上了等號,而被整個國家視作為「禁忌」。

      就現實情況而言,他們即使只是繼續留在山岳裡面,也依然能夠過着自給自足的正常生活。

      對他們來說,其實也没有「非要走出去不可」的必要性,也因此他們的確這麼選擇。



      問題是,年輕人與老一輩的想法總是大不同,雙方一直就這項「禁忌」產生意見上的分歧。

      有時候,年輕人甚至會把這項「挑戰」視作為整個民族的「使命」,有着不可被放棄的地位。

      又有一群年輕人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無論老一輩如何阻撓,都没一次能改變他們的決心。

      離別時,有為他們歡呼打氣的另一群年輕人,也有在後面搖頭嘆氣、甚至痛哭流涕的老年人。

      時光飛逝,曾經年輕的那一群送別者們也不再年輕,他們從來也没有目睹過自己同伴的歸來。

      而這一次,又輪到了這一群絕望的老年人,用盡千方百計嘗試阻止他們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轍。



      整個故事,既是這樣開始,也是這樣結束。



      在「世界的盡頭」,有唯一一位依然活着,並走到了山岳腳下的年輕人。

      只要他再努力一點,成功攀上山峰,就能夠成為史上第一位成功完成這項「創舉」的人。

      本來跟隨着他一起冒險,卻又在他眼前一個又一個地倒下去的同伴,又已經有多少人呢?

      這時候,一名老年人突然出現在這名傷痕累累的年輕人面前,並引發起了以下對話:


      「已經很久没看過有人成功來到這裡了,但我奉勸你還是不要繼續登上這座山岳。」


      「從我打算出發以前,就已經有過無數個想阻止我的人,但從來没有一個成功過。」

      「現在目標就在眼前,我是没理由現在才放棄的,我為此而付出了的代價也已經取不回來。」

      「但既然你就突然出現在這種鬼地方,你或許能提供一個跟他們不同的理由吧?」


      「我所擔心的事情,並非是你不能活着爬上這一座山。」

      「而是正好相反,要是你能夠成功爬得上去,它將會是你一生中最大的一次失敗。」


      「從出發以來,走了這麼遠的一段路程,期間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

      「我或許只到這裡,就已經能夠猜到你想告訴我的失敗,到底是怎麼的一回事了。」

      「看來,我從來都不是第一位失敗者,也不會是最後一位。」

      「剩下來的,就只有去確認清楚這件事了。最後,很高興能在這裡遇上你。」

      說完,年輕人就繼續徒步上山的旅程,再也没有向自己的背後回望過一眼。


      老年人目送對方離開之後,就往着相反的方向,也是故鄉所在的方向徒步起程了。

      「也是呢,要是大家都能夠把對方的意見聽下去,你和我就不會在這裡相遇了。」

      「雖然,早就已經料到會是這種結果,可是,難道又會存在別的選擇嗎?」

      「阻止你的人也好,支持你的人也好,誰都没錯,卻又誰都没對,這就是人生。」
      最后编辑kameu03 最后编辑于 2015-09-17 10:04:24
      1

      评分次数

        TOP

        你不需要知道那些名言到底是誰說的,你只需要隨便說一句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話,然後在後面隨便安個名字,就像這樣。——尼采


        反對目光短淺者——你們真的以為,因為別人把東西一片一片給你們(而且也只能這樣做),那東西就一定是片斷的嗎?


        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


        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反駁我,我本身就足以反駁我自己。


        究竟什麼是真理?——不可駁倒的謬誤便是。


        我們越是接近事物的起源,事物對於我們就越是變得興味索然。


        誰的思想過於豐富,誰就寧願把自己變愚。


        優秀者要擺脫這樣一種幻覺殊為不易:他們以為平庸者會嫉妒他們,會覺得他們卓爾不群。但實際上,他們被當作是多餘的人,缺了他們誰也不會感到遺憾。


        致被頌揚者,一定要相信:只要還有人在頌揚你,你就還沒有步入自己的軌道,而是在他人的軌道上行進。


        在高傲負傷之處,會長出一種比高傲更佳的東西。


        思想家不需要旁人的喝彩和掌聲,只要對他自己的掌聲從不懷疑就行——對他來說,這是不可缺少的。有誰不需要自己的掌聲或類似掌聲的讚美呢?


        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想孤獨,而是因為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不可能的交往——你的思想之船吃水太深,以至於你無法駕駛它在那些友好者、正派者、慇勤者的水域裏航行。那裏的淺灘和沙洲容不下你太多的思想。你將不得不掉頭返航,你將不斷地陷於尷尬。而那些人也很快會陷入尷尬,——為你的尷尬而尷尬,他們猜不出你尷尬的原因。


        我們有時對別人的冷漠態度,通常被解釋為我們的冷酷無情或性格缺陷,其實,它常常只不過是我們精神疲乏的表現。在精神疲乏時,別人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我們對於自己來說一樣,都是無所謂的,甚至是令人厭煩的。


        高處不勝暖——高處要比谷底裏的人想象的溫暖,尤其是在冬季。思想家明白這個比喻的所有寓意。


        但願孤獨的高處並不永遠孤獨和自足,也但願高山能降臨深谷,高處的風也能吹至平地。


        這棵樹獨自聳立在這山上,它在期待什麼呢? 由於它太接近雲端,或許它是在期待那第一道閃電吧。


        我的輕蔑與期望與日俱增。我愈升高,便愈鄙視那些在攀爬的人,他們究竟想到高處尋找什麼呢?


        一顆平庸的靈魂,並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因而也不會感受到真正的孤獨。相反,一個人對於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獨特的感受,真正獨創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於是感到深深的孤獨。最孤獨的心靈,往往蘊藏著最熱烈的愛。熱愛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諦,在真理的險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來越少。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
        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的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們往往將它們混淆,甚至以無聊冒充孤獨。「我孤獨了。」啊,你配嗎?


        你這個孤獨者所走的是求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路。充滿愛心者因為輕蔑現存的一切而想創造新的!


        追求者行走於人類之間,一如行走於動物之間。對追求者而言,人類乃是屬於有臉頰的動物。


        就像所有的創造者一樣,我已厭倦於破舊的語言,我的精神不想再穿著破舊的鞋子行走。


        趨向終點的人會慶幸自己即將成為一個走完全程者。


        沒有一貫的蔑視,又怎能不斷地欣賞呢?


        孤獨者,你走愛者的道路:你愛你自己,所以你蔑視你自己,就像只有愛者才有的蔑視。


        哲學家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們感到有一條可怕的鴻溝,把他們同一切傳統分離開來。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瞭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


        人最痛苦的時候,最清醒。


        只有不斷引起疼痛的東西,才不會忘記。疼痛是本能,是維持記憶力最強而有力的手段。


        我的兄弟,聽我說,如果可能,盡量只保有一項美德,已經足夠,千萬不要貪得無厭,多求多覓。輕裝上路,當你過橋時,就會容易許多。誠然,同時保有多種道德於一身,足以讓人艷羨,但那並非人人都能忍受的命運;不同的道德之間,一旦衝突起來,昏天黑地,許多人就因為不堪其苦,自願走上了絕路,親手了卻了人生。


        我鐘愛那些非凡的輕蔑者,因為他們正是非凡的崇拜者,以及渴望彼岸的羽箭。


        你們所能體驗到的最偉大的事情是什麼?那便是非凡的輕蔑。有時,你們甚至會對自己的幸福感到厭惡,而理智與道德亦然。


        一個人抗拒他的時代,把時代拒之於門外,更有甚者,還追究時代的責任。這樣肯定造成影響。他是否想造成影響,這不重要,關鍵是他能。


        我生活在一個不屬於我的時代裏,所以我是悲傷的。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愛遠處的人和未來的人勝過去愛鄰人,而對萬物和幻影的愛則高於對人類的愛。


        熱愛者想要創造,因為他輕視!如果他必須輕視的,偏偏不是他所熱愛的,那他懂得什麼愛呢?


        人需要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物種並不走向完善,弱者總是統治強者——因為他們是多數,他們也更精明!


        許多東西被我拋卻,故而被諸君視為傲慢;若從外溢的酒杯裏豪飲,難免灑落許多佳釀,故不要懷疑酒的質量。


        一切激動的、吵鬧的、不連貫的神經質行為都與偉大的激情毫無共同之處;偉大的激情在人心深處靜靜地燃燒,吸光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熱,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靜而冷漠……


        即使是最有良心的人,良心的譴責面對這樣的情感也是軟弱無力的:「這個或那個東西是違背社會習俗的」 最強者也害怕旁人的冷眼和輕蔑,他是這些人當中受過教育的,而且是為了這些人才接受教育的。他到底怕什麼呢?怕被孤立!這個理由把做人和做事的最佳理由給打倒了!我們的群體本性如是說。


        一個人需要朋友是因為他無法單獨。只要一個人需要朋友,他就不太能夠成為一個朋友——因為這種需求把別人貶為一種對象。只有能夠單獨的人才能夠成為一個朋友。友誼不是他的需求,而是他的喜悅;那不是他的飢渴,而是他想要分享的豐富之愛。


        當我們勇敢的時候,我們並不如此想,我們一點也不認為自己是勇敢的。


        倘若人中俊傑高度評價一種思想,引起了凡夫俗子的譏笑和嘲弄,那麼,這一思想對前者是打開寶庫的鑰匙,對後者只不過是一塊廢鐵。


        最高處的夏日、清涼的泉水,以及幸福的寧靜。這就是我們的高處和我們的家。對於不潔者而言,我們的住所太過險峻了。真的,這裏沒有可供不潔者棲身的住所!我們的幸福之於他們的肉體和精神,無異於一個冰洞。


        思想深刻的人在與別人打交道時,會覺得自己像個滑稽演員,因為要讓人理解,他們必須先違心地談論膚淺的東西。


        你無言的高傲始終違背他們的趣味;一旦你足夠謙虛而顯得淺薄,他們就幸災樂禍。


        能有如法官一樣地判斷別人,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要和人類在一起生活十分困難,因為不易保持緘默。


        一如狗之敵視狼,民眾所憎惡的乃是自由的精神——亦即枷鎖的仇敵、不崇拜任何人的人、住在森林中的人。大丈夫和自由的人往往有如荒漠之地主般地定居在荒漠中。


        自由精神者能與女人共同生活嗎?我以為,一般來說,他們這些思考和談論真理的人會像古代的占卜鳥一樣,寧可選擇獨自飛翔。


        他們扔給隱士的是不義和穢物,但是,我的兄弟,如果你想做一顆星星,你還得不念舊惡地照耀他們。


        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我們的眼光所到之處就是我們監獄的圍牆。


        我們不是埋首書本並由書本而產生思想的人。我們的習慣是在戶外思考、散步、跳躍、攀登和舞蹈,最好是在寂靜無人的山間,要麼就在海濱。在這些地方,連小徑也顯出若有所思的情狀。至於書籍、人和音樂的價值,我們首先要問:「它會走路嗎?它會舞蹈嗎?」


        我們醒著的時候和做夢的時候,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我們只是虛構和想像出與之交往的人——然後立即忘掉他。


        如果這個卓越不凡的人一旦對自己的不凡產生厭倦的反感,那時,他的美才會開始展現。


        平庸是傑出者所能戴的最成功的面具,因為它不讓蕓蕓眾生即平庸大眾感到面具的存在,而他帶上面具恰恰是為了他們,為了不去刺激他們,而且往往是出於同情和仁慈。


        人的本性愈高尚,就愈需要隱姓埋名。假如真有上帝,那麼,出於禮貌,他只應裝扮成世俗人的形象。


        乞丐們,應被完全清除!確實,給乞丐施捨會使人生氣,不給他們施捨,也同樣使人生氣。


        眾人對某人的感激之情達到恬不知恥的程度,某人也就有名望了。


        這種情況無法更改:每一位大師都只有一個學生,一個會背叛他的學生,因為他註定也會成為大師。


        如果一個人始終只是為人弟子,則他必然不會十分感激他的老師。


        敏銳而明快的作家的不幸是,人們以為他膚淺,因此不在他們身上下苦功;晦澀的作家的幸運是,讀者費力地讀他們,並把自己勤奮的快樂也歸功於他們。


        我不喜歡那些慈善者,他們以同情別人為樂——他們太缺乏羞愧之心。如果我真的要同情別人,我會站得遠遠地表示。


        對於那些無法對自己誠實的「偉人」,我一點都無法承認他們的偉大,自欺的人,令我感到作嘔,無論他們曾做了何種偉大的事業,我給他們的評價還是零分。


        瘋狂對於個體,只是相對罕見的事情——而國體、政黨、民族、時代的瘋狂,那就是規則。


        基督教的「教」字只是一個誤解,實際上只有一個基督徒,而他已在十字架上死去了。
        最后编辑kameu03 最后编辑于 2015-10-06 11:19:31
        TOP

        愛情,唯一需要的,就是兩個寂寞的人。

        有一些人,在對的時候遇見對方。

        有一些人,在錯的時候遇見對方。

        有一些人,卻從來沒有遇見對方。



        在對的時候相遇的兩個人,在一起了。

        然後,再一起從對的時候,走到錯的時候。

        對,我們愛過了,然後我們錯過了,分開了。

        不知不覺,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直到有一天,我們已經徹底地把對方忘記掉了。

        是的,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日子裡,我都從來沒有想起過你。

        直到某一天,突然又找到那些封存已久、屬於過去的碎片。



        你把裝有訊息的瓶子扔進大海裡,裡面寫著由我來收件。

        而當我把它從海灘上檢起來,那已經又是好幾年後的事了。

        你在裡面就只寫了一句:不知道我會不會收到。

        是阿,我現在收到了,你又知道了麼?你還有等着我回信嗎?

        而且,在幾年前,我也曾經收過那些更加古老的瓶子。

        你讓我糊塗了,我從來沒有回過信,你為什麼還有在寫?

        原本,我以為時間總是會不留情面地摧毀任何回憶,你卻證明了那是錯的。



        其實,我是知道的,只要我不去撿起那些瓶子,就根本不用再看到。

        甚至,要不是我每幾年就到海邊走走,就連可以撿起的瓶子都不會看到。

        大概,跟你寫信的理由也一樣,我也知道這是不合理的。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就回信給你了,不知道你會不會收到。

        謝謝你,我似乎沒有其他可以說的,那就這樣了吧。
        1

        评分次数

          TOP

          在遠離城市的某個郊區,有一座與森林為鄰的小木屋。

          木屋裡住了一個小家庭,包括兩名成年人,一個小孩,還有他們養的家貓。

          他們是剛從城市裡搬進來,對這裡的一切都還未熟悉。



          有一天,家貓在房子的附近,遇到一隻他從來沒看過的小動物。

          這小動物跟他體型相約,外形卻完全不相同,於是他想再走近點,多看清楚。

          不過,留意到家貓走近的那隻小動物,一下子就逃得遠遠的。

          家貓對此非常失望,因為他知道自己是沒有惡意的,只是想多了解一下對方。



          又過了幾天,家貓又再看見那隻小動物,而那小動物也同樣留意到家貓。

          家貓先是忍耐了好一會兒,只是留在遠處好好地觀察對方。

          然後,他還是鼓起了勇氣,溫柔地、慢慢地嘗試走近對方,希望對方不要被嚇到。

          不過,小動物一看到家貓正在接近,又立即往相反方向逃開了。

          家貓依舊失望,然後不禁懷疑,大概自己是被對方討厭了吧?



          在接下來的日子,這一對鄰居都沒有打好過關係,卻又不經意地常常碰面。

          家貓就算看到那隻小動物,也再不會打算嘗試接近,只是繼續留在原地觀察。

          而只要家貓不走近,小動物就不會突然逃走,只是在遠處靜靜地做自己的事。

          有時候,家貓總是會在想,那隻小動物,是否總會有一天,會自己走過來。





          在遠離城市的某個郊區,有一個與小木屋為鄰的森林。

          森林裡住了大大小小的生物,珍禽異獸無奇不有,其中也包括了一隻刺蝟。

          他從出生以來就住在這森林裡面,對這裡的一切都很熟悉。



          有一天,刺蝟在森林的外圍,遇到一隻他從來沒看過的小動物。

          這小動物跟他體型相約,外形卻完全不相同,而他卻看到對方正在接近自己。

          刺蝟卻在擔心,自己身上滿滿的刺可能會傷害到對方,於是就立即逃回森林裡。

          儘管刺蝟是因為擔心對方受傷才主動逃開,他卻依然對自己的無禮感到自責。



          時日久了,刺蝟總是在想,即使我已經避開了用身上的刺去傷害到對方。

          但因為這種疏遠的距離,而產生的無形的傷害,又該如何去避免呢?

          如果,我們從根本上就是同類的話,就都懂得如何去互相接納而互不受傷吧。

          而當這個森林,現在已經被砍伐得所剩無幾時,所謂互不傷害的同類,又該往哪裡找呢?

          昨天還是森林的地方,現在就已經是平原了,我們也因此才得以相遇。

          你是因為想來這裡,才來到這裡的嗎?我是因為想留在這裡,才留在這裡的嗎?

          答案也許不重要吧,沈寂就是我們唯一共享的言語,理解卻遠在彼岸。
          TOP

          阿賢對所有人都好,所以人見人愛。對他來說,人生之不幸,在於難以使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人,變得幸福起來。

          他認為,對人好是天公地義的事,是他發自內心想做的事,所以他從來不問回報。

          所有人都對阿櫻不好,她總是這麼認為,直到她遇上阿賢。

          當阿櫻跟阿賢在一起的時候,她最快樂,其餘時間她都不快樂。

          然後,阿櫻愛上了阿賢,之後便向對方告白,只希望對方永遠留在自己的身邊。

          對阿賢來說,他並不是因為喜愛阿櫻才會對她好。換句話說,他並不喜愛阿櫻,甚至可能連討厭的感情都沒有。

          阿櫻的愛意是如此地「平凡」、如此地「理所當然」,她愛上一個對她好的人,就是如此罷了。如果對她好的那一個人,正是為了她的「回報」才作出各種努力的話,她又何嘗不會得到一個好結果。

          阿賢對於世人的「愛」是扭曲的,因為無私從來都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就算是阿賢討厭的人,他都會盡自己所能,去為對方着想、去對他好。

          好一個極端主義者,他用善良去傷透每一個人。他越是愛、所傷害到的人就越是多。就好比太陽因為熱愛地球,而主動拉近兩者之間的距離。於是地球整個被火焰吞噬,就只有太陽自己還原好無缺。像你這種人要是想愛的話,還是站得遠遠的吧。
          最后编辑kameu03 最后编辑于 2017-06-08 05:14:44
          1

          评分次数

            TOP

            刚好今天看了《猫物语(黑)》,就当是写读后感了。

            其实抛开人类的喜好感情来说,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区分为,对或错,黑或白,是或非。既然有这些,那人自然就会有对,也就有了错,这再正常不过。然而,人类擅自在客观的对与错之上凌驾了自己的感情,对变成了好,错变成了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坏本身,自己是坏才更令人觉得可怕。

            就这样一个明明代表着极好的真物,时时刻刻都绝对正确的少女,缺变成了孕育恶的化身,从少女身上映照出自身的恶仿佛变成了少女散发出来的恶,甚至连永远正确的少女本身,也产生了代表错误的怪异。然而,如果错都不需要被苛责,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批判少女的对?少女只是秉承着真物的本源,做着理所当然的事情,又哪里是恶?能够批判少女正确的只有少女本人,因此能够拯救少女错误的也只有少女自身罢了。

            这本身就是一场与对错无关的战争,需要战胜的,只是自我厌恶的感情,是期望落空的失落罢了。当接受了自己的对与错,接受了少女的对与错之后,答案呼之欲出。即便少女的真不带一丝感情,即便对自己的温柔只是一视同仁的正确,但那份温柔对帮助本身并不改变,正是这样的少女,让历为了她想要牺牲自己,让历深深坠入爱河却又立刻失恋。然而这一切的确是无比真实的幸福。

            阳光始终都是阳光,感到温暖也好,被灼伤也罢,那只是自己对于阳光的诉求不同造就的结果而已,但无论如何,至少阳光不会沦落至黑暗一边。
            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同类
            阿踩酱送的马桶盖子一枚,jiangjiang~『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