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记忆or

[ 10756 查看 / 23 回复 ]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钱中书……还是钟书?
~~~~~~~~~~~~~~~~~~~~~
应该是锺。

名家主要是讲名实之辩的,有点类似于逻辑学,比如说著名的“离坚白”之辩,“白马非马”之辩。名家的代表人物是跟常跟庄子辩论的惠施,公孙龙好象也是。

啊,猜谜……
我最不擅长的就是猜谜了orz
像喜剧一样。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谢谢了
PS:对历史不太感兴趣,还是喜欢F(x)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以下引用watashia在2005-11-7 11:58:25的发言:
钱中书……还是钟书?
~~~~~~~~~~~~~~~~~~~~~
应该是锺。

名家主要是讲名实之辩的,有点类似于逻辑学,比如说著名的“离坚白”之辩,“白马非马”之辩。名家的代表人物是跟常跟庄子辩论的惠施,公孙龙好象也是。

啊,猜谜……
我最不擅长的就是猜谜了orz

惠施和公孙龙啊,那好像类似诡辩学派啊— —
KANON     AIR
风风雪雪之间 长梦不觉逾千载
庸庸碌碌七年 苍穹何痛泪霄台
恍恍忽忽复返 雨过天晴云破处
愕然相见   翩翩一羽似君来
如真似幻容颜

Julián·Liknight·Hu·de Milchstraße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温习用.....大部分都忘了......惭愧(——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没有去看过名家的著作,不过,觉得不会只是诡辩的,能跟庄子交游,没有两把刷子可不行:)

PS:刚敲了一大堆东西没保存,结果全没了,气馁……
第三期暂时空着了,发一个断句的题目应应景吧。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也子何观焉(出自《礼记·檀弓上》)
参考答案
像喜剧一样。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诡辩学派也不是没学问,只是理论趋向于逻辑辩论而非取证……
西方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我那个谜语没人答啊……

公布吧:
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

南北朝,南朝齐、梁两朝皇帝都姓“萧”;萧和萧的下面就是“陳”;“陳”无边为“東”;“東”落“木”就是“曰”

所以答案是“日”或者“曰”……
KANON     AIR
风风雪雪之间 长梦不觉逾千载
庸庸碌碌七年 苍穹何痛泪霄台
恍恍忽忽复返 雨过天晴云破处
愕然相见   翩翩一羽似君来
如真似幻容颜

Julián·Liknight·Hu·de Milchstraße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然则真的所有人都WS我的问题么
以至于我自己都要看第一页确认一下是不是记错了。。。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哈特菲尔德吗?
是有叫这个名字的作家……德国人……好像是左翼的。
但我完全不知道你说的“某人小说”到底指什么啊……
KANON     AIR
风风雪雪之间 长梦不觉逾千载
庸庸碌碌七年 苍穹何痛泪霄台
恍恍忽忽复返 雨过天晴云破处
愕然相见   翩翩一羽似君来
如真似幻容颜

Julián·Liknight·Hu·de Milchstraße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根据某人某小说记载
这个哈特菲尔德貌似是俄亥俄人
著有不怎么值得一提的小说若干
活了29岁然后一手拿伞一手拿希特勒画像(左右手忘了)从纽约某摩天大楼跳下摔成瘪青蛙状
所以猜想应该是跟左翼没什么关系这样
之所以不提某人是因为我想求证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而且是完全排除某人某小说的影响的那种存在
而至今为止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关于哈特菲尔德的资料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某人某小说
所以不想给诸位大大先入为主的印象
TOP

回复:[更新第二期]文史知识问答(欢迎同好者进,还在读书的也可以增加点知识,增进点

他指的某人大概是村上
老实说,虽然觉得是存在的,确实没看过他的书(翻译过来的名字重名多了……好奇的人去弄清楚吧)
看架势那类型……是因为表面上是容易让我错过的东西?
还是说中国是没有的?老实说《我的奋斗》都不难找,但似乎也只能当史料看……原文的怨
又想起撞上一直想要的原文本《追忆似水年华》时的无奈……难道多学几门外语是好的……当务之急是日文……orz

那么以下引用……摸索吧(其实译者肯定知道)
哈特费尔德1909年生于俄亥俄州一个小镇,并在那里长大。父亲是位沉默寡言的电信
技师,母亲是善于占卜和烧制甜饼的身体微胖的妇女。哈特费尔德生性抑郁,少年时代没有
一个朋友,每有时间就流览内容滑稽的书刊和大众性杂志,吃母亲做的甜饼,如此从高中毕
业。毕业后他在镇上的邮局工作,但时间不长。从这时开始,他确信只有当小说家才是自己
的唯一出路。
他的第五个短篇《瓦安德.泰而兹》的印行是在1930年,稿费20美元。第二年整一年
时间里,他每月平均写7万字,转年达10万字以上,去世前一年已是15万字。据说他每半
年便要更换一部莱米顿打字机。
他的小说几乎全是冒险和妖怪精灵方面的,二者融为一炉的有《冒险儿华尔德》系列小
说。这是他最受欢迎的作品,共有42部。在那里边,华尔德死了3次,杀了5000个敌人,
同包括火星女人在内的375个女子发生了性关系。其中几部我们可以读到译作。
哈特费尔德憎恶的对象委实相当之多:邮局、高中、出版社、胡萝卜、女人、狗……,
数不胜数。而合他心意的则只有三样:枪、猫和母亲烧制的甜饼。除去派拉蒙电影公司和
FBI研究所,他所收藏的枪支恐怕是全美国最齐全的,除高射炮和装甲炮以外无所不有。其
中他最珍爱的是一把枪柄镶有珍珠的38口径连发式手枪,里面只装一发子弹,他经常挂在
嘴上的话是:“我迟早用它来给自己一发。”
然而,当1938年他母亲去世之际,他特意赶到纽约爬上摩天大楼,从天台上一跃而
下,像青蛙一样瘪瘪地摔死了。
按照他的遗嘱,其墓碑上引用了尼采这样一句话: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哈特费尔德,再次……

(代跋)
我无意说假如我碰不上哈特费尔德这位作家,恐怕不至于写什么小说,但是我所走的道
路将完全与现在不同这点却是毋庸置疑的,我想。
高中时代,我曾在神户的旧书店里一起买了好几本估计是外国船员丢下的哈特费尔德的
平装书。一本50元。书很破旧.如果那里不是书店,绝对不会被视为书籍。花花绿绿的封
面脱落殆尽,纸也成了橙黄色。想必是搭乘货轮或驱逐舰下等船员的床铺横渡太平洋,而经
过漫长的时光后来到我桌面上的。
几年以后,我来到了美国。这是一次短暂的旅行,目的只是为了探访哈特费尔德之墓。
墓所在的地点是一位(也是唯一的)热心的哈特费尔德研究专家托马斯.麦克莱亚先生写信
告诉的。他写道:“墓很小,小得像高跟鞋的后跟,注意别看漏。”
从纽约乘上如巨大棺材般的大型公共汽车出发,到达俄亥俄州这座小镇时是早上7点。
除了我,没有任何人在这里下车。穿过小镇郊处一片荒野,便是墓地。墓地比小镇子还大。
几只云雀在我头上一边盘旋一边鸣啭。
整整花了一个小时,我才找到哈特费尔德的墓。我从周围草地采来沾有灰尘的野蔷薇,
对着墓双手合十,然后坐下来吸烟。在五月温存的阳光下,我觉得生也罢死也罢都同样闲适
而平和。我仰面躺下,谛听云雀的吟唱,听了几个小时。
这部小说便是从这样的地方开始的,而止于何处我却不得而知。“同宇宙的复杂性相
比,”哈特费尔德说,“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
但愿如此,但愿。
最后,我要感谢上面提到的马克莱亚先生——在哈特费尔德的事迹记述方面,有若干处
引自先生的力作《不妊星辰的传说》

哈特费尔德这位作家,他的作品尽管量很庞大,却极少直接涉及人生、抱负和爱情。在比较严肃的(所谓严肃,即没有外星人或怪物出场之意)半自传性质的作品《绕虹一周半》(1937年)中,哈特费尔德多半以嘲讽、开玩笑和正话反说的语气,极为简洁地道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我向这房间中至为神圣的书籍、即按字母顺序编印的电话号码薄发誓:写实、我仅仅写实。人生是空的。但当然有救。
  因为在其开始之时并非完全空空如也。而是我们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无所不用具极地将其磨损以至彻底掏空的。至于如何辛苦、如何磨损,在此不一一叙述。因为很麻烦。如果有人无论如何都想知道,那么请去阅读罗曼.罗兰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切都写在那里。”
  哈特费尔德之所以对《约翰.克利斯朵夫》大为欣赏,原因之一是由于书中对一个人由生至死的过程描写得无微不至、有条不紊;二是由于它是一部长而又长的长篇。他一向认为,既然小说是一种情报,那就必须可以用图表和年表之类表现出来,而且其准确性同量堪成正比。
  对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往往持批评态度。他说,问题当然不在量的方面,而是其中宇宙观念的缺如,因而作品给人印象不够谐调。他使用到“宇宙观念”这一字眼时,大多意味该作品“不可救药”。
  他最满意的小说是《佛兰德斯的狗》。他说:“喂,你能相信是为一幅画而死的?”
  一位新闻记者在一次采访中这样问哈特费尔德:
  “您书中的主人公华尔德在火星上死了两次,金星上死了一次。这不矛盾么?”
  哈特费尔德应道:
  “你可知道时间在宇宙空间是怎样流转的?”
  “不知道,”记者口答,“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呢?”
  “把谁都知道的事写成小说,那究竟有何意味可言!”
  哈特费尔德有部短篇小说叫《火星的井》,在他的作品中最为标新立异,仿佛暗示布拉德贝利的即将出现。书是很早以前读的,细节已经忘了,现将梗概写在下面:
  那是一个青年钻进火星地表无数个无底深井的故事。井估计是几万年前由火星人挖掘的。奇特的是这些井全都巧妙地避开水脉。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挖这些东西出于什么目的。
  实际上,除了这些井,火星人什么都未留下。没有文字没有住宅没有餐具没有铁没有墓没有火箭没有城镇没有自动售货机,连贝壳也没有。唯独有井。至于能否将其称为文明,作为地球人的学者甚难判断。的确,这些井建造得委实无懈可击,虽经几万年的岁月,而砖块却一块都未塌落。
  不用说,曾有好几个探险家和考察队员钻进井去。携带绳索者,由于井纵向过深和横洞过长而不得不返回地面;未带绳索者,则无一人返回。
  一天,一个在宇宙中往来仿惶的青年人钻人井内。他已经厌倦了宇宙的浩渺无垠,而期待悄然死去。随着身体的下降,青年觉得井洞逐渐变得舒服起来,一股奇妙的力开始温柔地包拢他的全身。下降大约1公里之后,他觅得一处合适的横洞,钻入其中,沿着曲曲折折的路漫无目的地走动不止。不知走了多长时间,表早已停了。或许两小时,也可能两天。全然没有饥饿感和疲劳感,原先感觉到的不可思议的力依然包拢着他的身体。
  某一时刻,他突然觉察到了日光,原来是横洞同别的井连在了一起。他沿井壁攀登,重新返回地面。他在井围弓身坐下,望着无遮无拦的茫茫荒野,又望望太阳。是有什么出了错!风的气息、太阳……太阳虽在中天,却如夕阳一般成了橙色的巨大块体。
  “再过25万年,太阳就要爆炸,……oFF。25万年,时间也并不很长。”风向他窃窃私语,“用不着为我担心,我不过是风。假如你愿意,叫我火星人也没关系,听起来还不坏嘛!当然,话语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可你是在讲话。”
  “我?讲话的是你。我只是给你的心一点提示。”
  “太阳是怎么回事,到底?”
  “老啦,奄奄一息。你我都毫无办法。”
  “干嘛突如其来地……”
  “不是突如其来。你在井内穿行之间,时光已流逝了约15亿年,正如你们的谚语所说,光阴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着时间的斜坡开凿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惶,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有句后问一下好么?”
  “愿闻。”
  “你学得了什么?”
  大气微微摇颤,风绽出笑容,须臾,亘古不灭的沉寂重新笼罩了火星的表面。年轻人从衣袋里掏出手枪,用枪口顶住太阳穴,轻轻扣动了板机。

原原本本的我也不知道,老实说极其好奇……
我对此人的猜测为:文字表现方面怕有突出之处(这是从村上的嗜好来猜的)
就像另外的某人,想必没人对《夜色温柔》挑语句的毛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