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FC欢迎致辞,点击播放
资源、介绍、历史、Q群等新人必读
KeyFC 社区总索引
如果你找到这个笔记本,请把它邮寄给我们的回忆
KeyFC 漂流瓶传递活动 Since 2011
 

[考古] 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 59016 查看 / 35 回复 ]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怎么感觉和上次的萝莉志的内容一样的..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有时,它只是怀抱着一种深切的情感,降下一种非经验性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往往能够在非理性的层面上引起人们直觉的共鸣,甚至孕育出对终极维度的关切。


这话说得挺对.
但是终极维度是啥?
最后编辑enoemos 最后编辑于 2009-07-10 16:15:47
反白信息是一种艺术。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看到瓦瓦的回复,感到瓦瓦对我这文章真是很认真地看过了,不甚荣幸

先别急着讨厌。我来一一回复一下那些质疑。

·
瓦瓦说我体现了西方古典哲学的概念,这个不敢当。不过,终极关切这个词确是西方现代哲学在上个世纪提出来的。非要追溯的话的确也可以追溯到一些古典哲学的东西,比如柏罗丁的新柏拉图主义中的“太一”的观念。(这个写作hen。)
但是,绝不是说东方就没有终极的观念。这是当今对终极观念研究中的普遍共识。在西方,我们可以把终极冠以“上帝”、“超越”之名,而在东方,也有“形而上者谓之道”、或者“真我”、“理”(ことわり)之说。在这个观念下,当今不同地域的文化体系已在世界文化、宗教等方面展开了对话。作为其附带作用,也促进了这些方面的世界性合作与交流。道教说“天人合一”,基督教说“弃绝尘寰”,佛教说“无我”,但这都是对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性外部描述,并不影响到对某个终极的各自的探寻。
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对东方、西方的割裂理解来否定终极的观念在普世人类精神中的体现。

【鉴于有不少朋友问终极维度的问题,这里简单地说一下。人的精神的超越性使人除了动物和社会的关切外,还有超乎世俗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比如对自我存在意义和对世界本源的把握的渴望。这些终极关切的对象无条件地与我们的精神相关但又无形而不可言说。)而且,人还有与这个“终极”和谐一致的愿望。并且,还能在这种合一中体验到一种不同于肉体快感的精神共鸣。这是一种由终极关切获得的终极关怀。我们可以把人内心深处的“悟性”、“灵性”看作是人追求、表达、实践自己“终极关切”的一种能力。而信仰是一种终极关怀的存在状态。(但不是唯一一种。)有了终极关切,我们就不会盲目崇拜利欲、偶像,每天像蚂蚁一样被生活摆弄,也不会对一切都抱无所谓和玩世不恭的态度,我们就会实现一种内在的灵魂的安顿与栖息。】

·
终极观念的表达往往并不需要表达者本人“有意而为之”。这是一种人的根本的关切,其有很大的无条件性,就比如一个人要对某一具体事件表达看法,其往往需要有意识地去围绕这个来组织思考,但当一个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并由此产生一种虔诚、敬畏,进而达到一种从有限到无限,由暂时而永恒的生命追求的状态时,他/她并不一定要带有什么明确的“意识”,这类表达也可以无意、自然地流露。
所以,艺术家并不一定都要先学一遍哲学,麻枝也不需要把这些理论都看个深有体会。

·
文艺理论的研究和文艺评论的重点,并不在于揣摩作者的思路,而在于针对作品本身进行探索。即使有什么想法,也很少有作者会公开而非黑既白地大肆谈论,而往往都把这些空间留给读者去了。我能做的,只是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一些访谈等的素材,谈一些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谈自己的态度和收获。请瓦瓦理解这点。

·
最后,至于独立赋格这个概念,我认为某些ACG类作品中的这个现象和一般传统文艺形式中的内在表现还是有区别的。动漫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某种脱逸的特质,其表现空间也与传统文艺形式有很大不同。我从喜欢ACG之初开始,就深深感受到这种脱逸性,尽管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必然有独立赋格,但至少这种特别的感受在不少ACG作品中具有一定共同性。ANIME的词源是ANIMISM(泛灵论),而基督教中也有“圣灵感动”一说,我一直都把某些ACG作品中的角色、场景表现视作一种“灵”。所以要将其独立的地位拔出来。
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看法,你可以不接受,也可以把CLANNAD什么的作为一般生活片看,这我都没意见。但我绝不是要故意什么“装B”,这点也请瓦瓦息怒。

另外,关于东东二世说到的,其实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本文第一稿应约发表于萝莉志第九期,这里的是最新的修改决定稿。
最后编辑Crane 最后编辑于 2009-07-10 20:46:00

We always keep minority spirit.

春の日は風
夏の日は太陽
秋の日は落ち葉
冬の日は雪
      ——カノン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所谓心中有佛,万物皆佛,对于小克这种心中有佛之人,世间万物哪处不是佛土?所以对于小克这篇文章的想法,我给予充分的理解。
然,动漫比起电影而言它抽象了三次元的妄念让人能够更加接近一些相对终极的东西,可是其量之小对于更加深广的终极而言有种管中窥豹的无奈。是的,有人能够管中窥豹亦能得其全体像,可是那是人之所能而不是动漫之所能,也就是我想说的是小克之所能而不是动漫之所能。一个艺术家的确是不需要弄懂哲学理论,不过一个艺术家所作的作品永远不会超过他自己的深度。如果超过,那必定是观者自己向下去挖的结果,而自己挖下的空间,却未必有原来艺术家所给空间的普适性,因为那是你的艺术而不是他的艺术。
况且,小克也说了,大自然的伟大能够激发起人的虔诚,这是常理。深广的大海比起涓涓细流更能让人向往终极,这是难度的差异。所以无论如何,我不会认同ACG比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些更加深广的东西更能激起灵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更加终极的题材永远出现在小说,戏剧,诗歌和电影上。
我始终觉得,KEY只是给了小克通向佛土的灵感,而那份庞大的灵性是属于你自己的。我欣赏这份灵性,但是我不会因此把这份欣赏送给本不该属于它的那个东西。原因就是,容得下那庞大灵性的不是它的篇幅而是你的身体。
以上
PS:如果说追求更加终极,更加深远的普世作品——在我眼里,给麻枝一辈子他也赶不上田中,这是他们胸怀的差距=v=
最后编辑zero4 最后编辑于 2009-07-10 22:10:17
1

评分次数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我也充分理解Z4君所言。对于Z4君对我的评价不胜惶恐。
    这个话题似乎和我的文章本身也没多大关系,且当静夜闲谈,我就随便和您聊一聊我的看法。

    是的,以现在ACG界的现状和成果来说,在对终极方面的表达上,它们根本无法和那些成百上千年传承、积累下来的艺术形式相比。
    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
    要在ACG这么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中找出这种境界,那恐怕只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当今商业的大环境当道,能蕴含些灵性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
    但是,一只已经盛满美酒的酒杯和一只仅有几滴浊酒的酒杯相比,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那只盛浊酒的酒杯是劣等的。
    或许也可以认为是个人固有的某种相性(あいしょう)的问题,摒弃三次元,这点对我真的很重要,不仅在形式上(如戏剧、电影),而且在内容上(现实味)。所以比起莎士比亚,我更欣赏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比起《家族计划》,我更欣赏《AIR》。

    我认为,相较于三次元,去除了形而下的拖累,二次元具有天生的优势。至于这种优势能不能被发挥出来,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尽管现状如此,但我还不想,也没有确凿的理由,来下结论说终极的东西永远出现在XX、XX、XX上。通向终极的路可以有很多,比如神学、哲学。而在艺术领域,我欣赏东方的水墨艺术、诗赋,西方巴赫的音乐、里尔克的象征主义诗歌,等等……盛满美酒的酒杯有很多,不巧现在正好谈到一只仅有几滴浊酒的杯子,可我不想因为里面没有美酒就把杯子也砸了。
    最后编辑Crane 最后编辑于 2009-07-11 01:17:14

    We always keep minority spirit.

    春の日は風
    夏の日は太陽
    秋の日は落ち葉
    冬の日は雪
          ——カノン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东方和西方的探索和理论跟西方本身就是有区别的,相似的只是乍一看的东西,要仔细地去揣摩,思维方式上就不一样。
    上帝和天的概念能一样么,基督教的神跟日本的神能一样么?道和绝对理念又能一样么?这些都不能随意互换来评论的。
    再来说,东方的恒的观念大多是跟人情相关的,自然也是人的自然;而西方的终极观念则是脱离人的概念,是相对来说独立的概念。体现在哲学和文艺思维上都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不能随便套用对方的概念来研究。

    再说独立赋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方的哲学和文艺学的基础上的,带有浓厚的西方神学色彩,用来比附东方式的作品是有危险的,至少需要进行适当地改造以适应东方的想法。就比如说air吧,小克花了大篇幅去讲summer篇超脱的意义,但是纵观游戏整体,作为终末的air篇,讲述的还是回归到日常的珍贵,而不是什么超脱的精神世界。故事的结局是要回到地上而不是永恒的上空。
    所以小克引用的大段大段西方学者的话,看起来总觉得不是那种味道,air的世界和西方的世界毕竟是不一样的。

    其实,一路看下来,我真的觉得独立赋格这个概念就是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文艺思想,作为独立和终极的概念总是试图超脱人而达到神或者说绝对理念之类的概念。但在东方传统中,其实并没有那种明确的独立外在的世界,即便是佛教也跟基督教的神世不一样。

    所以,小克你会觉得独立赋格这个概念很特别,因为独立赋格实际上就是建立在独立外在的绝对理念或神世的基础上的。但实际上,多数作品都不可能是照搬现实中的事情,而是有所提炼和概括,有自己所想要表达的理念在里头。所以,如果独立赋格真的像小克在结尾总结的那样,那把独立赋格单独提出来我觉得就是没有意义。不过,小克的独立赋格其实并不是在文末所说的意义那种样子吧?小克的独立赋格就是建立在作品的虚幻性上的,将这种虚幻作为独立来描述,所以会说ACG更具有独立赋格意义。至少我从小克的文章中只能推导出这个结论。但是这种ACG的虚幻性真的是所谓的独立赋格吗?我觉得小克还是应该好好想想。

    ACG这种东西,尤其是宅向的ACG这种东西,并不是你的超脱的终极概念的合适载体。要我说的话,其实大多只是在卖弄一种所谓的世界观而已,这跟终极什么的,其实干系不大。

    与其关注ACG,我觉得小克还不如多关注儿童文学和基督教文艺,从那里头你会得到更多于ACG的东西。

    另外说到酒杯,二次元跟三次元还就是50步笑百步的。人类的基本媒体有三种:音、形和文字。对应的三种典型艺术形式是:音乐、文学和绘画。凡在此之上的都是多媒体。ACG就是多媒体,漫画是只有两种媒体结合的多媒体,而游戏和动画则是三种媒体结合的完全多媒体。就一般意义上而言,媒体越多,越不利于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思维越受拘束,越不容易超脱。所以,ACG的被子还真就是一只有缺陷的杯子哟,小克。
    像喜剧一样。
    TOP

    回复: 【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神贴留名...
    由于学识的浅薄...于是此文对我而言不乏晦涩难懂之处...于是很难体会到LZ在行文之中水到渠成地提炼出来的振耳发聩的思想...如有亵渎之处...还望见谅..
    关于LZ对独立赋格的解释..个人认为没什么不妥...重点昭示的是文学作品终究要伴随一代代人度过人生的基本原因...一篇完美的故事...什么都好..比如说CLANNAD..但是否能真的落实在一个具体的人的身上呢...显而易见的是...即使这故事里有诸多的真实细节...但终不一定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生活和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常常才能有现实生活中更美好的面貌...
    关于LZ终极维度的解释...大概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湖畔的那种意境吧...LZ将ACG比喻成一只仅有几滴浊酒的杯子..并认为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一只装满美酒的杯子...个人认为这种美好的愿望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臆想之中吧...毕竟已经有浊酒的杯子注定只能盛浊酒了...污水定理就说明了这一点..一桶污水..加一勺啤酒..结果还是一桶污水...一桶啤酒..加了一勺污水...于是便也是一桶污水了...杯子再怎么精美..终究是用来盛酒的器皿...满载浊酒的杯子也会使的杯子本身黯然失色...金絮其外败絮其中的物质...谁不对其嗤之以鼻...刻意的追求美酒...可能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表里如一的本质...认为是无法达到终极的...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瓦瓦说东西方的神是不一样的。这是当然的。
    但瓦瓦说我随便套用东西方的概念,这个瓦瓦误解了。这不是我随便信手拈来的阔论。现代哲学中有专门的一个分支研究终极的观念。这个观念确实是不分东西方的。这是一整个专项学科要表述的东西,我不可能在这里全部展开。不过我可以这么说,各式各样的神、天理还是人情,彼岸还是此岸,独立还是分离,等等等等这些都不是最本质的,都不影响对一个最根基的终极的研究。

    瓦瓦说我这种文风不适合来写key的作品,我认为这个只是瓦瓦个人喜好的问题。麻枝是东方人,但他写的东西是建立在一套现代文学理论的架构之中的,这就决定了可以用现代文艺的思想理论进行研究。否则,所有东方人写的现代文学都不能说是(发源于西方的)XX主义,都不能出现现代性的建构与后现代性的解构。说点题外话,作为AIR前传的特典绘本中,“史前洪水”、“衔着白羽的乌鸦和洪水退去”、“被逐出故乡的人类”、“神之像”、“恶魔信仰与天使信仰”,这些关系到AIR本篇背景的寓言隐射了什么?观铃胸前的十字架和背后的天使翅膀也是东方的东西吗?当然,今后有机会的话,我也会用诗而不是这些理论来抒发我对AIR的体验,但不能说这种瓦瓦看来带有西方味的理论性的研究是不可行的。不知瓦瓦是否知道,现在研究道家思想都会用到终极的观念。终极不是上帝,也不是什么西方神学的专利,而是人类共同的思想成果。

    至于瓦瓦怎么理解AIR是瓦瓦自己的事。我不想说什么。但至少在我看来,AIR直到最后的结局都是在确立一种彰显生命本质力量,由意志走向超越、超脱的意义。这是我的理解。

    关于独立赋格,我再次说明一下它就是我文末说的那个意义。文中,我说到“灵魂的纯粹和超越一切的无条件的爱”、“去除‘社会性’的杂音”、“人性与救赎”、“向着全人类的天问与反思”、“天地情怀与思索”、“永久的安息”、“个体性存在价值”、“终焉的绝唱”、“对精神家园的乡愁”,“人性精神”、“卡巴拉生命树”,这些都是紧紧围绕终极维度的。如果能用一个“作品的虚幻性”来代替,我不如去分析那些超级系高〇,或者会变身的魔〇少女。

    瓦瓦说ACG不适合终极,尽管我对现状也不乐观,但我认为就载体本身下定论为时尚早。关于多媒体,各媒体间的牵制是一个弊端,但重点还看内容上的发挥。而且各媒体的交融也并不只是带来负面效果。如果要说多媒体就是缺陷,那歌剧、电影也都有这个缺陷。人们最初认为戏剧是世俗的,不适合表现属灵的题材。但神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亦得到了世间的广泛认可。我不会拿某电子小说去和那些经典的音乐、绘画、文学比什么境界,但瓦瓦不该一见到通过ACG作品谈终极,就嗤之以鼻,你至少要给所有的媒体——给它们表达终极的权力。

    至于17楼的朋友说的杯子,我感觉和我的意思有些不搭边……总之,作品是酒,载体是杯子,这里说的可不是一个作品的表里哦。要是用那个污水定理来说,那么,音乐、绘画、文学中也有大量(甚至可以说是巨量了吧。。。)粗制滥造之作。那世界上就没有美酒之杯了吧。。。所以我们看的是硕果,而不惧怕糟粕的存在。
    最后编辑Crane 最后编辑于 2009-07-11 19:04:50

    We always keep minority spirit.

    春の日は風
    夏の日は太陽
    秋の日は落ち葉
    冬の日は雪
          ——カノン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好吧,把鄙人想说的已经被说完了……
    额外提一句,造型艺术可不是只有绘画而已呦。雕刻也算

    LZ说自己欣赏种种不同的艺术,这很好。但,单凭一个人的肚量,不可能饮尽这世上全部的美酒。爱探索的人常常会表现出都人类一切知识的热爱,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缺乏选择的热爱常常令他们陷入迷惑之中。沉浸于古希腊哲学世界的研究家,往往对“无病呻吟”的当代哲学缺乏兴趣;一个巴赫的爱好者,偏好虔敬纯洁的音乐世界,可能会受不了贝多芬那充满情感的“噪音”;我们可以对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情有独钟,但我们也可以说,只有具有世界性的可以被翻译的诗歌才称的上是好诗。

    这并不意味着偏狭和无知,恰恰是自然。正如罗素所说,宁可叫一个学术的死地来复述自己的观点,也不愿叫一个笨蛋来重复自己的意见——后者会自作聪明的把全部精妙的东西改成他所认为的样子,而前者或许会在言语上夹杂着批评,但至少在某些缺点的描述上是客观的。因此,我们不喜欢或者不能欣赏某种艺术(前提是我们对这种艺术有基本的了解),正是对这种艺术乃至全部艺术一种尊重。

    我们很难把日本当代的娱乐文化作品(包括漫画,动画,一些电子游戏,也包括一些电影,轻小说等等)看得太深,因为这种文化毕竟是以娱乐大众和经济利益为导向的,作家总是把实际的销量或是收视率放在第一位——如果不那么做,他甚至会失去在大众面前失去表现的机会。

    具体就GAL来说,说的难听点,故事中的种种超然和悲剧并非源于艺术上的需要,而是源于满足广大读者幻想的需要。诚然,对于那些要欣赏艺术的少数读者,通过阅读,他们引动了自己的某种情感,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可惜的是,更多人不那么想,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冲着H才去观看GAL的。通过把代入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时候不需要),他们收获超现实的快感——现实总是不圆满的,倘若故事过于圆满,读者的白日梦就容易出现裂痕,因此作家们更倾向于写出一些完全超现实的人物,或是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悲剧(“像是”现实那样),来让读者们进一步脱离现实,或是混淆现实和幻想,这样他们的白日梦做的会更久一些。于是,厂商赚钱了(作家本人不一定赚许多),读者们得到了一个白日梦和一个面子(正如某个起点中文网编辑所说,故意在作品中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内涵,让读者觉得这本书很深奥,而能读得懂这本书的自己也是真厉害),而艺术之神却只收获了数不清的泡沫。在麻枝的作品中,ONE的瑞佳线和TA都不是很受欢迎,或许就是因为这两个故事只顾全了麻枝型的人发白日梦,却把社会大众的白日梦打了个粉碎的缘故。

    好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ACG进行分析。对于真正醉心于学术的人来讲,对一个粗制滥造的杯子进行装饰工作,远远比对一个华丽到无可挑剔的杯子倒水要有意思的多。即使在纵向上缺乏分析的深度,在横向上我们却可以收获许多。例如,在USA的某些组织对一些电子游戏进行了抗议之后,立即就有部分日本人士跳出来希望禁止在同类游戏中出现所有长的像未成年人的角色,为什么会有这样?联系黄金档里的”墨汁“,寒蝉和SD的停播事件,一个答案呼之欲出了——且慢,那些动画中无趣的的”卖萌“甚至”卖肉“为什么没人来管?世事的复杂超过许多人的想象。二次元并不是一片净土,或许真正的净土在人的心中。

    再退一步,即使一定要在纵向上深挖,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更好的角度。例如,麻枝作品中对青少年心理的描述,或是TM和AB2中的社会描述,等等。日本娱乐文化在心理上是有所成就的,不少作品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颇为出彩。在东方文化里,个人的心理又于社会有直接性的联系,以此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不少东西:故事里的,故事外的。

    最要避免的,当然就是生拉硬扯(呃,这也是本人的强项……)。西方文论固然很好,但一切文艺批评(也包括对各种商业娱乐的产物)都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否则就会抓不住重点,给人以所谓”过度诠释“的印象。或许在将来有一天,GAL能在艺术殿堂上证明自己——现在肯定不行!

    对于终极理念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柏拉图的火焰和太阳早就熄灭了,可人们却惊恐的发现,洞窟上的影子却没有因为光源的消失而消失——即使自由意志让人们可以回过头来,可人们依旧什么也没有发现,充其量是更多的影子而已。这是当代哲学的梦魇和真实,至于物质啊理念啊之类的,因为跟不上物理学的可怕发展速度,日益有沦落为伪命题的迹象。

    最后:我居然说了那么多?
    TOP

    回复:【0907决定稿】逸于世外的光翼——论key作品中的独立赋格及其意义

    看了幾行就直接拉下的自動站出來......
    晚上空閒時我會再認真看的。比起這千字文,我還是對各位的回應較有興趣....
    話說3f一來就說裝b,LZ看了大概會哭吧/.\關於對key作品的感想來了這裡後也看了許多,我自己本身亦發表過有關感受。

    但我想,說到談起自己的感受,應該就要大家都互相尊重。感受不就是各人自身不同的回響才能叫做人的感受嗎?既然沒有所謂對錯或正確與否,何必像個學術科目來研究討論呢?看完別人的感想後感嘆一句『啊,還有這種事啊』不就好了嗎?

    若把此篇當作學術論文來看,自然有其值得批評的地方,.......(下達一萬字)...嗯,還是今晚看完再寫吧...趕著去游水,可惡,要遲到了!
    帶我走吧,無論多遠的地方

    然後,世界成了兩人的伊甸
    TOP